2025年2月17日至20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工智能赋能系列学科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培训分为三个专题班: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工程专题培训班、人工智能赋能建筑学科专题培训班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来自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和管理学院的老师们齐聚同济大学,共同参与了此次培训。培训由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

2月17日上午,开班典礼在同济大学隆重举行。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教务处处长田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琪和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金福安共同出席了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端培训中心主任马燕丽主持。

金福安在致辞中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特色。他表示,同济大学积极推动AI技术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是大势所趋,希望学员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李琪在讲话中强调了本次培训的三大核心目标:一是赋能学科前沿,助力教师掌握AI技术驱动下的学科发展新路径;二是革新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将AI转化为教学工具与资源,打造更高效、更智能的课堂;三是深化校际合作,依托同济大学在智能建造、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顶尖资源,搭建跨区域、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为未来协同创新奠定基础。

本次培训的专题讲座内容丰富,涵盖了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建筑学科及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应用与实践。来自同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的教授以及校外企业导师为学员们带来了多场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为了让学员们更直观地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培训特别安排了丰富的现场教学环节。
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工程专题培训班
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工程学科专题培训以学员们的迫切需求为导向,从智能建造新工科建设、Civil GPT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维度开展授课。

学员们来到上海理工大学,参访了沪江大学校园历史建筑群、土木工程特色实验中心,并与环境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的领导班子、专业负责人就当下学科转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热点话题深入交流。

人工智能赋能建筑学科专题培训班
建筑学科的培训则聚焦于以人工智能、数智技术赋能建筑与规划学科等行业热点,学员们深入了解AI如何助力建筑设计智能化、城市管理精细化。

学员们走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生态化城市设计实验室,听取了对机器人自主砖构系统、AI彩绘机器人等内容讲解,近距离体验了人工智能与建筑技术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赋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转型升级培训班
管理学科培训班的课程,则从数字化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AI大模型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学员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通过案例分析了解AI技术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场景。

学员们参观了中建八局在广兰路的商办智能建造项目,亲身体验了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2月20日下午,结业典礼在同济大学举行。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教务处处长田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琪和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宇光等出席了仪式。
来自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三个学院的学员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收获。他们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未来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和科研中,推动学科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

随后,田悦发表了总结讲话。她指出,此次培训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三个专题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将推动学校未来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她鼓励教师们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关注AI技术的发展,为学校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陈宇光为全体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与同济大学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助力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项目负责人:马老师
联系方式:15221396495
班主任:周老师 苗老师 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