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1年继续教育学院在职教职工57人,其中学校编制职工34人,人才派遣员工21人,外聘劳务员工2人。学院设有夜大教育科、医学教育科、函授教育科、继续教育科、自学考试办公室、教务科、招生办公室等教学管理科室以及学院办公室、财务科、学生工作办公室、信息技术科等行政机构。同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建筑教研室为学院主要教学研究机构,共有专职教师13名。学院正教授1名,副研究员5名,副教授5名;硕士生导师6名;博士学位人员15名。
继续教育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各学习形式的本(专)科共设有19个专业。其中函授专科起点本科专业1个,函授高中起点专科专业1个;业余高中起点本科专业2个,专科起点本科专业14个,高中起点专科专业1个。其中开展招生工作的有10个专业,不再招生的存量专业9个。
2021年12月,学院在校生共6198人。其中:函授学生共469人,其中专升本341人,高起专128人;业余学生共5729人,其中高起本33人,专升本5696人。
2021年3月,学院招入新生1834人,其中:函授学生173人,其中专升本124人,高起专49人。业余学生1661人,其中专升本1661人。
2021年学院毕业生2066人,其中:函授学生188人,其中专升本144人,高起专44人;业余学生1878人,其中高起本45人、专升本1828人,高起专5人。毕业生中获得学位证书的有136人,其中函授专升本10人;业余高起本7人、业余专升本119人。
202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设有 “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2个专升本专业;年度新生总数为696人;课程报考总门次数为3564门;实践课报考总门次数为68门;年度毕业生人数为14人。
2021年设有黄浦、嘉定、静安(原闸北点)3个校外学习点,设有上海铁路局函授站。其中静安校外学习点不再招生。
2021年学院非学历培训对外合作方共8家,其中新增上海维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水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适聚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合作单位。截至2021年12月月31日与其中7家合作到期的合作单位终止合作关系,2022年5月15日与合作未到期的“上海水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终止合作协议,终止合作关系。
继续教育学院非学历培训主要设有城市建设与管理类、党政干部类、企业管理类、建筑工程类、交通工程类、装备制造类、建筑设计类、景观规划类、语言类等项目,2021年学院举办各级各类项目培训班60个班次,培训人数近6000人次。其中面向西部干部培训等帮扶项目3个班次,军转干培训班1个,学校新进教师培训281人次,高访学者培养68人。
2021年承担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高校网点管理员职责,完成2021届成人教育学生的成绩信息存入工作等,总计存入54009条成绩信息。
2021年,继续教育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巡视和学校巡查的整改要求,、深入推进学院转型发展战略,坚持学历教育稳规模提质效、高端培训强质量增规模的发展思路,围绕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方案落实和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十四五”规划。面临学历教育办学条件不足和非学历培训发展落后的困境,学院背靠同济大学契合社会需求的学科优势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围绕国家战略变化适时调整办学结构和目标。学院“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改革力度,聚焦资源投入,优化政策环境,谋求外部支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中央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学历教育和高端培训双轮驱动发展,做大做强高端培训,做优做精学历教育。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服务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在未来的10-15年,通过着力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继续教育教学体系,做好终身教育服务社会。
学院完成两份学历教育年度报告《2020年度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发展报告》《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自查自评报告》。
2021年学院继续深入梳理各部门工作流程,细化岗位描述,制定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能力培养,强化激励措施,提升学院自身市场开拓能力。
加强学院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学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高学院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规范性。加强学院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学院制度文件。2021年制定、修订或整合文件26份,梳理工作职责和流程7份,各类测评表(反馈表)和告知书(承诺书)5份。建立了会议决策督办机制并开始运转,学院纪委与办公室联合开展跟踪督办,促进落实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决策事项。
获教育部考试中心及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批准,2021年学院增设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新考点。
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文件精神,与不符合文件精神的合作方解除合作关系。完善合作方审批流程,严格审核合作方办学资质并实施评估淘汰机制。梳理高端培训部门文件和工作流程,完善日常监管机制,注重项目实施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办班品质。2021年高端培训项目90%以上由学院自主独立承办,培训效果获好评。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实现高端培训25%以上的增长。
【教学科研】
牵头申报并获批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探索建立“乡村运营师”培训品牌及相应的课程体系,与多个企业、乡村确立现场教学与课程开发的合作关系,打造乡村振兴教育的“同济模式”。
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021年被授予“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围绕中心建设,学院编制了中心建设方案,邀请兄弟院校同行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组织课程思政项目结题验收和新项目立项、组织新教材编写等,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型人民城市人才培养体系。
【教材建设】
宗轩、赵晓芳、张峥合著的《图说建筑设计丛书》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建设二等奖(系列教材三本);朱勍编写的《城市规划原理》获得上海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优秀项目特等奖、《城市规划设计分析方法》获得上海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宗轩、赵晓芳设计的《当代著名建筑师与优秀建筑作品赏析》获得上海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优秀在线课程”一等奖。
【信息平台建设】
新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开始服务于学院的学历教育和高端培训。新平台集教学、学习、管理、测评、资源、质量保障、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同时面向学生、任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教学、教务全过程支持服务;增加学生移动端网上缴费、学业进展及查询各类信息功能,并与学校统一身份认证、学生网上缴费等系统的集成,为推动学院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全面对师生开展学院新系统平台的使用培训,及时反馈新平台存在的问题,督促开发方改进;逐步完成新旧平台系统数据割接的核查和校对工作。
完成360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线直播课程教学技术支撑工作,探索并形成了技术人员、助教、班主任、班干部于一体的在线教学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完成《管理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2门精品网络课程、7门普通网络课程,启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网络课程、13门普通网络课程建设。完成近40门高端培训直播课程录制。
【社会服务】
学院成功承办上海市第17届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组织精干力量,全面参与活动周开幕式的策划、组织工作,活动式开幕式精彩地展现了一年来上海市终身学习的成就,展望了未来职工教育的前景,被市教委领导称为活动周开幕式举办以来最成功的一届。
【学生工作】
学院制定《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三全育人”建设方案》,积极探索基于成人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方法,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重构学历继续教育管理体系,整合各管理科室职能,按照“招生-教务-学务-考务-毕业”为核心的业务构架,重新核定各岗位工作职能,以促进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培养。
为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的中坚作用,学院将成人学历教育学生党员编成党小组。为进一步了解夜大、函授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促进学风建设;同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更好地融入到同济的氛围中,增加爱校荣校意识,我院在开展了2次夜大、函授学生代表进校园活动。安排学生党员和班长代表座谈会入校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教学与管理的意见。
完成了《基于德育大数据的继续教育大学生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机制研究》《同济大学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研究》两项党建专项研究课题。
朱燕、夏鑫等10名学生被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院校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2021年上海市成人高校优秀学员”。其中朱燕被评为“十佳学习标兵”;徐绩同学荣获2021年(第十三届)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 “Web网站设计”类别三等奖;胡长鑫、崔宏建同学荣获 “Web网站设计”类别“优胜奖”。
在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与上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共同举办的“学党史、铭历史、庆百年、弘精神”百年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中,2019级护理学专业谢秋捷、2020级土木工程专业陈铁林、2019级工程管理专业章霞获得了“优秀个人奖”,学院获得 “优秀组织奖”。
在2021年同济大学大学生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我院2021级工商管理专业(黄浦)韩新元同学获得了“书画类三等奖”,2019级土木工程专业(校内)郭睿同学获得了“海报类优胜奖”;学院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组织开展2020年度优良学风班、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2021届优秀毕业生评学工作,表彰了2020年度优良学风班10个,优秀学生151名、优秀学生干部44名、2021届优秀毕业生15名。